
在疫情防控这场全民“战疫”中,每个人都不是“局外人”和“旁观者”,越是形势严峻复杂,越需要同舟共济、共克时艰,凝聚每一份力量,承担每一个角色,尽好每一份职责。
为天地立心、为生民立命,为万世开太平。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,临夏市检察院全体干警在院党组的带领下,以新时代检察担当和责任,义不容辞奔赴在不同防疫“战场”上,大到隔离点防控、社区防疫值守,小到居家隔离、单位留守,都纷纷化身“防疫人”,以强大的凝聚力、向心力,承担着自己的角色,履行着各自的职责和使命,在不同的地点,以不同的方式筑起一道道坚固防线,默默为疫情防控贡献着力量,共同守护着美好家园。

从隔离点转战闭环点——不下战场的“坚守者”
(副检察长 马东舫)
7月中旬,接到紧急通知,让我到隔离点执行防守任务。在参加完短暂的培训后,我开始了隔离点值守任务。在隔离点,我的主要工作是全天24小时无死角对隔离人员进行监控,阻断人员接触。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让人有时酷暑难耐,疲惫不堪,但每次看着一批批隔离人员踏上返乡路程,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。“我是革命一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”。在圆满完成隔离点任务后,根据工作需要,我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到了新的工作岗位-闭环点值守,每天负责人员登记、体温测量、核酸查验等工作,虽繁杂无味,却也不敢怠慢,细致入微地做好每一项工作。阳光总在风雨后,只要我们众志成城、勠力同心,定会迎来胜利的曙光。

隔离点防控人员——抗疫“孤勇者”
(政治部 安小龙)
7月中旬接到紧急通知,派我去隔离点工作。我立即回家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囊,到市医院接受了必要的业务培训,主要是如何穿脱防护服,如何做好各人防护以及主要的工作职责。第二天早上,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隔离点,其实我们的工作也很简单,就是穿着防护服二十四小时盯着监控,对于不遵守防疫规定私自离开房间的人员进行喊话,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,日复一日,夜复一夜,直到隔离人员全部解除隔离,安全回家。比起其他的工作人员,比如医务人员,保洁人员等,我们的工作除了有一点枯燥之外,不累也不算苦。但正是因为每个人都在做着看似微不足道的事,才使得疫情节节败退,胜利指日可待。是的,国家的美好与强大就在于每个人都在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事。疫情当前,更应如此。

社区值守人员——硬核“守门员”
(第一检察部 马亦君)
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,打响了我的社区防控阻击战。我所值守的小区居民人数较多、车辆混杂流动,防控压力较大。但我深知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,社区防控就是要把这些看似很小的事做好做细做实,才能不让疫情蔓延到小区,这是我作为志愿者的职责所在。所以每天一遍遍重复着人车出入登记、测量体温、检查证件这些相同的步骤,耐心向居民回答各种问题。在值守期间让我最感动的是社区居民,有对我称赞的大爷,也有默默放下水果就走的阿姨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,是我完成任务的强大动力。我相信,风雪即将过去,病魔终将溃散,待到花开燕来时,让我们走出来,看乾坤依旧,山河不改,在我们共同捍卫的土地上,互道一声:岁月静好——别来无恙!

居家隔离人员——“静下来”“宅得住”
(第三检察部 张婷)
有一种责任叫足不出户,有一种力量叫众志成城 。居家隔离以来,我和家人严格遵守居家隔离管理要求,每天积极配合“大白”核酸检测,不出门,戴口罩,让自己“静下来”“慢下来”,履行着个人防疫职责,用“足不出户”的方式助力疫情防控。一个人可以照亮一条路,一群人可以温暖一座城,每一份无惧都应该被感动,每一份付出都值得,我们不管身处何位置,都要做好自己,守住绿码,我安好,你无恙。而我也期待着能早日解除隔离,继续和同事们并肩作战!

单位留守人员——匆匆“独行侠”
(第三检察部负责人 赵霞)
疫情卷土重来,几乎所有的同事都被抽调到了疫情防控一线值守,因办案和工作需要,我留守在单位。面对堆积如山的卷宗,我心急如焚,比起平时,也更多了一丝担心和焦虑,但想到在外值守的同事们顶着烈日.冒着风险坚守在防疫岗位,我还是会静下心来,每天从早晨八点多进入单位到下午五点多离开,在不同的地方,用不同的方式,履行着职责和使命。同时,我也盼望着疫情早日结束,战疫同事们早日凯旋,岁月静好,人人皆安!

机关后勤人员——坚实“大管家”
(办公室 马学明)
兵马未动、粮草先行。后方亦是前方,作为留守在单位的人员,我主动承担起守护后方的职责,协助院党组做好政令畅通、机关防疫、物资储备和后勤保障等分内之事,每天对办公楼进行消杀,为干警们送上“暖心餐”,让值守同事无后顾之忧,尽全力筑牢“保障防线”。比起一线值守的干警,我的工作显得微不足道,但我依然全力以赴把后勤保障工作落实好,为疫情防控和特殊时期检察业务有序平稳推进构筑起坚实后勤保障。

惟其艰难,才显勇毅。守护平安,我们一直在路上。夏已尽,秋已至,相信不久疫情也会随着炎热一起消退。届时,我们身着检察蓝,依旧用“初心”护家园美好。